孔子的财务理论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孔子 会计 孔子的财务理论

孔子的财务理论

2024-02-05 03:49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不仅在政治、文化、教育等方面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,他的经济思想对后世也有深刻的影响。他既有从事微观经济活动的经历,据《孟子。万章下》记载:“孔子尝为委吏矣”,也就是曾经当过主管仓库的小会计,同时他还有宏观经济的管理经验,他为官从政的生涯中,与经济事务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,有时甚至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的财政经济,有了这两方面的经历,自然而然形成了他的财务理论。

孔子说,会计,当而已矣。这一财务理论是他从事微观经济活动,也就是当小会计中领悟出来的。从经济活动的主体内部来分析,首先对于经济事项,会计要判断恰当,透过现象看本质,然后才能去伪存真,处理得当,使所有者的财产不受损失,当收则收,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,当用则用,不能多用也不能少用,也就是孔子说的当而已矣。其次,会计要对经济事项进行记录,正确的记录,正当的记录,必须做到毫厘不爽,账物相符,账钱相符,准确无误,要做到这些,会计人员必须谨慎细心,不能粗枝大叶,马马虎虎,也是当而已矣。对于经济活动主体外部以及会计而言,还要进行适当的表述,不仅仅只是会计看得懂,至少还要让管理者所有者管得懂,有多少物质,有多少钱财,当时的会计应该没有假账,这种表述对内亦可,对外亦可,这类似于我们的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,还是当而已矣。同时孔子还对会计提出了要求,他说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,“义”,《中庸》解释为“义者宜也”,也就是正当的行为,正当的事。孔子的当而已矣,还可以理解为他要求会计要采取正当的行为,做正当的事,对会计提出了职业道德的要求。孔子的一句“当而已矣”,将小会计中的大学问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孔子的另一财务理论“政在节财”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进行论述的。《史记。孔子世家》中,齐景公问政于孔子,孔子说,“政在节财。”在国家开支方面,他提倡节用,实质是治国安民,藏富于民,使统治者的政权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,所以在财政征收和税法方面,他反对聚敛,“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,“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”,“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”,都是他“政在节财”的宏观观点下生发出来的。孔子一生把礼制看得比什么都重,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,自然也要“非礼勿收”了,不仅要“非礼勿收”,当收则收,不当收则坚决不能收,更不能多收,还要“非礼勿用”,不当用则不用,更不能多用,一定要节用。一切以礼制为标准,财务也要按照礼制的要求行事。孔子主张取要得当,用要得当,算也要得当,这样政权才能永久稳固。看来他的礼制大学问中,也有小会计,小财务,涉及到治国之道的财政经济大学问中也有小会计,小财务。

孔子的第三个财务理论是讲财务的诚信以及会计人员的选拔。他说,“人而无信,未知其可也”,还说“信则人任焉”,“民无信不立”,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,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”等等。他说的义和道,都是讲的会计人员的诚信,也就是会计要采取正当的行为,做正当的事,这是从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素质要求来讲的,是内部的,这可能和他自己曾经当过小会计的切身感受相关。外部的,则是会计人员的选拔者,对于无信之人,未知其可也,是不能任用的,如果信则人任焉,也就是知人善任,这也符合他说的“会计,当而已矣。”,也就是说要选拔合适的、适当的人才担任会计,要选择信的人,义的人,明道的人,道相同的人担任会计,因为这样的人才是合适的、适当的会计人选,而这就不是他当小会计所能领悟到的了,而应该是他在参与宏观经济的管理中领悟出来的。

虽然孔子在财务方面的言论较少,但他的这些言论都是他的经验之谈,是有感而发的,所以相当精辟深刻,言简意赅,对我们今天的财务工作仍然有借鉴作用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